-
位置选择:变径点应距离风机出口或弯头至少 3 倍管径长度,避免气流冲击导致噪音或阻力增大。
-
变径形式:
-
渐缩管:管径由大变小(如 φ150→φ125),采用 45°~60° 锥角渐变过渡,减少涡流损失。
-
渐扩管:管径由小变大(如 φ100→φ125),锥角建议≤30°,避免气流反流。
-
变径管道的局部阻力损失 ΔP=ζ×2ρv2(ζ 为阻力系数,ρ 为空气密度,v 为风速)。
-
关键系数:
-
渐缩管(锥角 60°):ζ≈0.1~0.2;
-
渐扩管(锥角 30°):ζ≈0.3~0.5;
-
突变变径(非渐变):ζ 可高达 0.5~1.0,应避免使用。
-
控制目标:变径段阻力损失需≤系统总阻力的 10%,否则需调整变径角度或增加风机风压。
某新风系统主管道风量 600 m³/h(φ150 mm),需穿过次梁,需变径为 φ100 mm 支管(风量 200 m³/h×3)。
-
主管道:600 m³/h,风速 8 m/s,对应 φ150 mm(计算值 φ145 mm,取标准管径)。
-
支管:单根 200 m³/h,风速 6 m/s,对应 φ100 mm(计算值 φ97 mm,取标准管径)。
-
采用三分流渐缩管,主管道 φ150 mm 渐变至 3 根 φ100 mm 支管,锥角 50°,总长度≥300 mm(3 倍主管径)。
-
计算阻力损失:
主管道风速 v1=3600×4π×0.152600≈7.54m/s,
支管风速 v2=3600×4π×0.12200≈7.07m/s,
阻力系数 ζ 取 0.2(渐缩管),
局部阻力 ΔP=0.2×21.2×(7.542−7.072)≈0.84Pa,满足系统要求。
-
原风机风压需覆盖变径前后管道阻力(含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),若变径后风压不足,需更换高风压风机(如从 300 Pa 提升至 350 Pa)。
-
优先选用标准管径
-
圆形管道常见规格:φ63、φ75、φ100、φ125、φ150、φ200 mm;
-
矩形扁管常见规格:40×100、50×150、60×200、80×250 mm(高度 × 宽度),需与主机接口匹配。
-
避免过度变径
-
变径前后管径差不宜超过 50%(如 φ150→φ100 允许,φ150→φ75 需谨慎),否则易导致风量骤降或噪音增大。
-
施工工艺要求
-
变径管需使用专用配件(如不锈钢变径接头),严禁直接切割管道拼接;
-
连接处需密封(用铝箔胶带或法兰固定),避免漏风影响系统效率。
变径管道尺寸需通过风量 - 风速公式计算确定基础参数,再结合阻力损失验算和现场条件(如梁体厚度、吊顶空间)调整。建议使用专业设计软件(如 AutoCAD、HAP)进行流体模拟,或咨询新风系统厂商获取定制化方案,确保变径后系统稳定运行。
变径管道的尺寸确定需综合考虑风量需求、风机风压、管道材质与阻力损失等因素,确保系统风量稳定且能耗合理。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步骤:
-
单位换算:风量单位通常为 m³/h(立方米 / 小时),需根据房间面积、层高、换气次数(如住宅一般取 0.5~1 次 / 小时)计算总风量。
▶ 示例:面积 80㎡、层高 3m 的房间,换气次数 1 次 /h,总风量 = 80×3×1 = 240 m³/h。
-
支管风量分配:主管道风量为各支管风量之和,需根据房间功能(如卧室、客厅)分配不同风量(如客厅风量可适当增大)。